夏文化新探索11:夏代的农业
来源:许昌日报社 | 2023-08-07 16:22:23

时庄遗址夏代粮仓局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春青

在探索夏文化的70多年间,探索者一直追寻的是夏文化在考古学上的遗存有哪些、夏代的都城在哪里等,但夏代人吃什么、种什么,换言之,夏代的农业怎样?却鲜有人关心。

1991年秋天,我自北大考古系硕士毕业之后,回到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不久,领导安排我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址——洛阳关林皂角树遗址开展调查和发掘工作。1993年夏天,为配合关林商贸城建设,我们开始考古工作,最终发现二里头类型文化的窖穴117座、房基5座、水井1眼,另有1段古河道。还浮选出一批农作物标本,如谷子、水稻、小麦、豆类等,大大地丰富了二里头类型文化的内涵。

我在皂角树遗址考古工作当中,无意中从报刊上看到吴耀利、陈星灿二位先生联合发表了一篇如何进行浮选考古的短文,忽然想到,在皂角树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也应引入浮选法,通过浮选观察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人们都种植什么农作物。我还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前来皂角树遗址搞环境考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昆叔先生。趁着过中秋节的休息时间,我和周先生一起,专程到渑池班村遗址考古工地,对土样进行浮选。在我的记忆里,这是对二里头文化遗址首次进行浮选。当我们把土样徐徐倒入事先已灌了大半桶清水的铁皮水桶内时,水面上渐渐漂浮起一层植物,其中,竟然有小麦的大颗粒。虽然浮选出来的小麦的颜色黑黢黢的,但小麦的整体形状清晰可辨。“是小麦,是小麦!了不得,了不得!”站立在水桶边的袁靖博士兴奋地大声喊道。

几天后,我们带着浮选结果回到皂角树工地,工地负责人看到浮选标本后,也带头在皂角树遗址开始了浮选工作。最终,取得了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种植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的骄人成绩,“五谷丰登”成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铁的史实。

此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的起源地是今天的西亚地区,但何时传入中原,不得而知。

在这次发掘工作中,我们通过浮选,把小麦、水稻、大豆、谷子等实物标本一一呈现于世,说明在夏代已出现“五谷丰登”的局面,不能不说实在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喜讯。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浮选,在皂角树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动物的骨骼,主要是鹿和猪。至于隐藏在其后的原因,有待下回分解。

编辑:龚政明 校对:杜鹏勃

责编:杨伟峰 终审:黄双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