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新探索19】夏代的音乐和舞蹈
来源:许昌日报社 | 2023-08-28 09:24:26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璧戚


(资料图片)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中记载:禹立,于是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在《竹书纪年》中记载了夏启十年巡狩时曾舞《九韶》于天穆之野的场景,命令乐工演奏《九歌》,现场有“万舞翼翼,章闻于天”。《楚辞·离骚》说:“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天问》也说:“启棘宾商(帝),九辨九歌。”……

从上述古籍文献可以看到,夏代一直都有音乐与舞蹈的记载,考古学发现也基本上与古籍记载相符。从陶寺、王城岗、瓦店、新砦文化直到二里头文化的整个考古学文化遗存中,已出土不少夏代的音乐遗物,以质料划分,有骨器、陶器、石器和漆器等;音乐器类有磬、铃、口簧等。

陶寺遗址曾出土一套音乐器具,有陶寺晚期的骨质口簧(原报告称为“发卡”),又有与之相配套的铜铃。在新砦遗址出土有石磬残块和保存完整的陶铃等乐器。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晚期乐器最为丰富。其中,重要的有陶鼓、陶埙、铜铃等。下面分别介绍之。

石磐,虽然经过磨制,但是所打制的凹面并未磨平,鼓与股分明,股部短阔,而鼓部狭长,悬起时鼓部下垂,底边略有弧曲。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漆鼓,束腰长筒状,通长54厘米,朱红漆;陶埙,橄榄形,中空,一端和一侧有孔,吹之有声。

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编号为81YLVM4:8的铜铃,素面,通高8.5厘米,周壁厚0.5厘米,顶部中间有两个方穿孔,夹一窄梁,一侧出扉,出土时已破碎,上面附着麻布,放置墓主人胸腰之间,与兽面铜牌距离很近;编号为M57:3的铜铃,正视呈梯形,顶与口部呈椭圆形,两侧面有梯形,凸棱为边框,单扉,顶之中央有一长方形镂孔,桥形小纽,横跨其上,通体绿锈。

在二里头遗址出土时至少包裹有两种纺织品。在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上,其腰部置有铜铃一件,铃内有玉质铃舌,铜铃表面黏附一层红漆皮和纺织品印痕。

此外,在驻马店杨庄遗址曾出土一件陶鼓形扁壶,圆口细颈,扁腹,圈足,腹面周围饰三周联珠纹,象征鼓钉,中央饰斜方格纹,象征蒙鼓的皮革(鳄鱼皮),陶壶通高约19.3厘米。

夏代声乐振振,余音绕梁,使人们似乎听到了夏代迷人的音乐,看到了如梦如幻的夏代舞蹈。

编辑:刘靖雯 校对:龚政明

责编: 杨伟峰 终审:李春霞

精彩推荐
touch(4)
[08-27]
奶茶当自强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