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夏保电的线路“汗”卫者
来源:许昌日报 | 2023-08-07 17:20:23

炎炎夏日,广大供电员工顶烈日、冒酷暑奔走在保电一线,用汗水守护着电网尽头连接的万家清凉。8月2日,记者跟随许昌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中心运维一班班长郑江涛,徒步进行线路巡视,体验一名输电线路“汗”卫者的度夏保电日常,感受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工作。


【资料图】

避高温早晨开始巡视

当日6时许,建安区将官池镇梨园村田间小路上,夏夜的凉意还没有完全消退,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

“塔材完整,弧度正常……”在路边的220千伏薛树线1号基塔下,身穿蓝色工装的郑江涛和同事沈赛博已经开始一天的线路巡视。

郑江涛班组负责28条465.76公里输电线路的运维工作。今年度夏期间,许昌电网最高负荷达到348.3万千瓦,创历史纪录。为了保障线路安全运行,该公司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步巡,全面掌握线路状况,保障电网可靠供电。

当天,他俩要和其他两组巡线人员一起,巡查从建安区到鄢陵县境内的220千伏薛树线1号至95号塔,平均每组要巡视32基塔、9.6公里。“冬天还好,夏天我们会利用早晨和下午气温较低时间进行巡视,不容易中暑,否则根本受不了!”

“巡线绝对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还要利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前发现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郑江涛说,他们每天的巡线工作看似简单,却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否则就可能留下隐患。正因为如此,他们每次巡线除了对线路各部件进行观察、检查和测量外,还要对输电线路通道内建房、植树等进行及时排查和清理。

“输电巡线人员巡线全靠两条腿,不走到地方很难发现影响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郑江涛坦言,“正因为全靠腿,我们的运动步数总居朋友圈前列。”

绕行巡线是家常便饭

“坏了,咱们要走冤枉路了!”快巡视到4号塔时,沈赛博说。原来,一条小河沟挡住了去路。

“以前可以跳过去,可能前段时间下雨,河水涨了!”郑江涛说,巡线就怕遇到河,蹚不过去、跳不过去,只能绕行。“还好现在有无人机,隔着河也可以进行巡视。”近年,许昌供电公司加大科技手段应用力度,增加了无人机、远程监控等科技装备,让巡视工作进入新时代。

两人升起无人机,一人操作,一人指挥,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4号塔的巡视。“有时候铁塔上的销子等设备缺失,用望远镜都很难发现,通过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能够看得非常清晰。”

虽然4号塔的巡视完成,但是想要到达5号塔,还得绕路。“两座基塔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300米,并不远。但是,绕路的话要走好远!”郑江涛说,像这样的小河沟,在他巡线的路上还有好几条,遇到每条河沟都得绕行。除了小河沟外,玉米地也让他们头疼。玉米叶会划伤皮肤,闷热的天气加上密不透风的玉米秆能让人脱层皮。另外,在玉米地里很难辨别方向,容易走偏。

“还好有了无人机等先进的设备,以前半小时的工作量,现在10分钟就能完成,而且把困扰我们的问题解决了,这是个很大的进步。”郑江涛坦言,科技设备的投入,带来的不仅仅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飞跃。2022年,许昌供电公司实现220千伏线路零跳闸。

“白跑一趟”是最大心愿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绕行,两人到达5号塔。

“销子无缺失变形,连接点无异常。”升起无人机后,郑江涛一边巡视,一边将结果报告给沈赛博进行记录。10分钟后,巡视结束。

时间已过9时,气温快速升高,两人的额头上已经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顺着鼻尖不停地滴向地面,头上的汗水顺着发梢流淌到工作服上,把蓝色的工装“染”成了深蓝色,紧紧地贴在身上。

两人拿起随身携带的1500毫升的大水杯,一口气喝了将近一半,稍做休息后继续进行巡视。

“线路附近好像有人在打井。”快到12号塔时,眼尖的沈赛博说。两人赶紧往现场跑去。还好,打井现场不在输电通道内。“老乡,输电通道附近施工要注意安全,不能在线路附近使用大型车辆施工。”郑江涛拿出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宣传手册,向村民讲解线路附近施工的危害性。

“放心吧,之前你们的同事已经向我们宣传过了,我们不会那样施工。”打井作业现场,施工负责人说。两人监督了一会儿施工过程,恢复了一些体力,然后继续进行巡视。

“发现缺陷是巡线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能及时发现问题,线路就能少出故障,就能确保电网可靠供电。”郑江涛说,“每天最大的心愿就是‘白跑一趟’!”他一天徒步八九公里就是为了寻找线路隐患,但没有发现隐患会更加高兴。

检查完17号塔,时间已接近11时,路面上升起的热浪加上空中太阳的炙烤,让风也变得热气逼人,使人喘不过气。两人决定结束上午的巡视。此时,他们的衣服由于湿了干、干了湿,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汗渍,真切地记录着他们的艰辛付出。

编辑:梁倓坦 校对:王 洪

责编:杨伟峰 终审:黄双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