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方城县杨楼镇赵庄小学“最美教师”闫金玲:矢志不移践行“凤瑞精神” 三十余载坚守乡村教育
来源:南阳网 | 2023-08-17 09:33:49

自踏入教育岗位以来,作为杨楼人的闫金玲同志始终把弘扬和践行“忠诚、刻苦、担当、奉献”的凤瑞精神做为自己的不变初心,始终把“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始终把“要做就做一名德才兼备、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作为毕生的目标追求。三十二年,从青丝缕缕到华发丛生,该同志一直在远离城区的乡村学校扎根任教,始终脚踏实地,始终勤勤恳恳,以高尚的师德和卓越的师能精心施教、潜心育人,培育出了一批批走向祖国各条战线上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畏艰苦,坚守乡村教育阵地


(资料图片)

1991年7月,师范毕业19岁的闫金玲同志,怀揣着助力孩子成才、振兴乡村教育的执着,到距离英雄杜凤瑞的老家1公里的杨楼镇第三初级中学(现改为“凤瑞小学”)任教。当时的学校没有院墙,没有水井,泥土地凸凹不平,教室是低矮的老瓦房,老木桌椅,掉漆黑板,白天透风,雨天漏雨。校长忧心忡忡地说:“闫老师,俺学校条件差,您多担待。”但闫金岭同志没有丝毫犹豫,自信满满、果断迅速地做出了回答:“校长,这不算什么,我们杨楼人都是杜凤瑞烈士的精神传人,条件越是艰苦,越能考验一个人爱教育爱学生的初心。您放心,我会好好工作的。”就这样,闫金玲同志一扎根就是2年730余天,在这期间,教室里的教学用书被雨淋过,窗户被风刮掉过,住室被撬过,物品被盗过,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过她痴爱教育、坚守乡村的决心和执着。他周日下午骑着自行车,带足一周的米面油菜早早来到学校,提前到农户家中打好水提到学校,早早备好一周的教案,每周一总是早早地在教室里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

1993年,21岁的闫金玲同志因教学成绩异常突出,被选拔到方城县杨楼镇第一初级中学任教。当时由于年轻,无论是上课,还是带班,都没有经验。但闫金玲同志发扬杜凤瑞烈士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通过请教老教师、和同阶段教师交流、外出学习进修、积极参加听评课等活动,快速提升自我教育教学技能。就这样,一待就是19年6940余天。

2012年,40岁的闫金玲同志做出了更为惊人的举动——到地处偏远、教师紧缺的赵庄小学支教。别人都在背后说她:岁数这么大了,高级职称也已经进了,却到如此偏远、购物不便、条件较差的地方任教,不是傻子就是考虑不周。但闫老师不为所动,主动申请,义无反顾,再一次发扬和践行了杜凤瑞烈士为国忠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因为在她心里愈加清晰:在祖国大地上的每一所学校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都应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去边远学校支教,更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荣耀和责任。就这样,一待已经12年4380余天。

辛勤耕耘,一片丹心献身教育

1998年五一节放假,学校中考刚刚完毕,闫金玲同志到家后第一时间趴在桌子上批改试卷。当时,其他家人都去地里干活了,4岁的孩子在她身边地上玩耍。不知什么时候,孩子自己出去了而专心改卷子的她却一无所知,当她在用尽了红墨水,再次吸取墨水时才陡然发现孩子已经不在身边,此时的她发慌了,飞也似地出去寻找,突然发现在村东头的坑边聚集了一群人,闫金玲同志走近一看,差点吓晕倒,原来是自己的儿子掉进了坑里,被经过的路人及时救了上来。当时孩子“落汤鸡”似的瑟瑟发抖,惊魂未定,看到母亲到来,“哇”的一声放声大哭,似乎满肚子的委屈和辛酸。那一刻,村子里围观的群众没有一个不讽刺:“这种粗心的家长,孩子托生在她们家简直倒霉透顶了。”晚上婆婆也在数落她:“放假了还在改卷子,只知道工作,孩子都不管了!”但她何尝不知道天伦之乐的幸福快乐,何尝不知道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她更清楚地知道,一旦为师,自己便不仅仅是属于家庭,更属于学校的教育事业,属于学校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其实,知道内幕的同事都知道,作为孩子的母亲,她那段时间曾经有多么自责和愧疚,曾经悄悄地抹过多少次泪。

后来儿子上学了,由于工作繁忙,晚上儿子在做作业,闫金玲同志在批改作文、周记,从来也没有抽出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也没有给孩子辅导过一次,也没有耐心地陪孩子逛过一次街。当孩子一个人写完了作业在外边默默地玩耍时,有人问他:“你妈呢?”他总会微微一笑:“俺妈呀,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她把自己都卖给学校了。”。每每听到这话,每每谈起儿子,她总会紧紧地把儿子抱在怀里,总是眼泪婆娑,总觉得亏欠儿子的太多太多......

在初中任教的岁月里,由于班额大,教学、管理任务重,闫金玲的公公、婆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无法帮闫金玲同志带孩子。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迫于无奈,只好拿出本就不多的月工资请了一个保姆,加上公公、婆婆看病花销和一家人的生活开支,成了标准的“月亏族”,但为了班级里每一位如饥似渴渴盼知识的孩子们,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2016年冬天,86岁的婆婆老哮喘病发作,为了不耽误学生们学业,不懈怠班级管理,闫金玲同志央求姐姐白天过来“支援”,晚上她边照顾婆婆边批改作业。在连续180余天里,闫金玲同志发扬践行杜凤瑞勤奋刻苦精神,不论晚上加班加点批改作业到几时,第二天总能看到她精神抖擞地早早到班,一如既往地微笑着带领着一班学生诵读经典、唱红色歌曲、听红色故事......

爱生如子,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闫金玲同志处处以“仁爱”为出发点,时刻以“假如这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这个孩子”作为工作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的孩子,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班里一个名叫朱佳欣的女生,兄弟姐妹四个,妈妈先天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奶奶80 多岁,爸爸一个人支撑着这样一个家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朱佳欣形成了自卑、自闭的性格,她从来不说话,也不和任何人交往。放学了,无论是下雨下雪她总是站在餐厅外屋檐下一个人独自吃饭。观察和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闫老师内心里也揪成了一个疙瘩,有时候会突然疼一下,她知道:这样的孩子最可怜、最敏感、最容易往极端处想。

于是,只要一有空,闫老师就找她谈心,并用杜凤瑞烈士乞讨流浪、尝尽辛酸的童年却让他愈加坚强和无畏,从大字不识一个到“铁杆僚机”“优秀射手”的华丽蜕变的故事开导她坚强乐观面对生活和人生,鼓励她做杜凤瑞式的好少年。午饭时,闫老师给她打饭,陪她一起吃饭,引导她开口说话;晚自习下课后,一直陪她睡下后才肯离开;看她衣服破旧了,闫老师就给他买一身新衣服;一到星期天,不管刮风下雨,闫老师总会去家访,给她带去《爷爷一定有办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励志类书籍,并引导家长多关注孩子;同时,让班委同学下课后主动找她谈话、跳绳、踢毽子等。慢慢地,闫老师惊人地发现:朱佳欣发生了变化:看到给同学们说话了,看到给同学们一起跳皮筋了,看到脸上有微笑了。那一刻,闫老师的心头上压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下了,仿佛是自己落水的孩子总算得救了似的。

期中考试过后,针对她小小的进步,闫金玲同志在班级公开地表扬她,其他同学也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当时的她虽然有点害羞,但脸上洋溢着微笑,眼中流露出久违的自信。终于,她彻底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闫金玲同志依旧一如既往地关注她,关爱她。

2018年4月13日,学校隆重召开“践行中国梦  励志感恩报告会”,当主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父母、爷奶、老师是如何艰难地培养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时,朱佳欣同学突然跑到闫金玲老师身边,一下子把她抱得紧紧的,“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嘴里居然叫着“闫妈妈,闫妈妈......”。当时闫老师一手搂着她,一手抚摸着她的头,泪水也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闫金玲同志虽然已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但在教育的百花园中,她依然认真而执着地坚守在乡村教育阵地上,依然发扬和践行着“忠诚、刻苦、担当、奉献”的凤瑞精神,依然要坚定地做那一位最合格最辛勤的人民教师。她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地讲好每一堂课,认真地护送学生到家长面前,认真地执行国家“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认真地关注关爱着每一位乡村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发展,认真地做着每一位留守孩子的“老师妈妈”,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作为“凤瑞精神”的传人,她誓要让“凤瑞精神”之光照耀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和幼苗。(冯佳)

精彩推荐
图片新闻
[08-17]